分享到:

2020年自考《0041基础会计学》考试重点密训

2019-11-04 作者:本站 会计 阅读数:1029
2020年自考《0041基础会计学》考试重点密训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职能与目标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基本职能可概括为:监督和核算。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相辅相成,只有对经济业务进行正确核算的基础上,才可能提供可靠资料作为监督依据;同时,也只有搞好会计监督, 才能保证经济业务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的目的,才能发挥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特点:
(1)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核算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在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事后核算的同时,还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
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通过预测、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会计监督的基本特点:
(1)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
(2)会计要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后监督、事中监督及事前监督。
(3)会计监督的依据是合法性及合理性。第二节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一、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会计要素按照经济特征分类, 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资产
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3、资产的特征:
①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的或控制的。
③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未来交易可能形成的资产不能加以确认。
负债
1、负债是指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业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负债按其流动性分类,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3、特征:
①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是实实在在的义务,潜在的义务不能确认为负债。
②偿还义务的履行会导致利益流出企业。
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
费用
1、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特征:
(1)费用是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一种代价,因此费用的确认应与收入配比,配比的方式有直接配比和期间配比。
(2)费用表现为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或者说是企业收入的一种扣除。
利润
1、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全部收入减去全部费用的结果为利润(如果是负数,则为亏损)。
2、特征:利润的计量依赖收入和费用的计量,即收入弥补费用后形成利润。
二、 会计等式
1、会计要素的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2、会计恒等式: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用数学符号联系起来,清晰地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企业经营过程中,在任何一个时点上资产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平衡关系。
会计要素的联系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相互依存的,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相应数额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在任何情况下,资产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关系。
2、收入-费用=利润
反映了收入、费用、利润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其含义为:企业实现的收入弥补费用后的余额形成利润。
会计恒等式
(1)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用数学符号联系起来,清晰地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企业经营过程中, 在任何一个时点上资产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平衡关系。
(2)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产生的影响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左右两方等额增加,即资产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增加,会计恒等式保持平衡。
②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左右两方等额较少,即资产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减少,会计恒等式保持平衡。
③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左方各项目之间发生增减变化,增减额相等,即资产类项目一个增加、一个减少,会计恒等式保持平衡。
④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右方各项目之间发生增减变化,增减额相等,即负债类项目之间、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之间或者负债类项目与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之间此增彼减,会计恒等式保持平衡。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记账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会计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2、会计记账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组织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即在组织核算工作之前 ,首先要解决与确立核算主体有关的一系列问题,这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界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
2、持续经营对于会计核算十分重要,它为财产计价、正确的确定收益,即为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只有具备了这一前提条件, 才能够以历史成本作为企业资产的计价基础,才能够认为资产在未来的经营活动中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固定资产的价值 才能够按照使用年限的长短以折旧的方式分期转为费用。
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前提是从持续经营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2、会计期间一般按照日历时间划分,分为年、季、月。
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货币计量实际上是以货币为尺度对经济活动进行估价,而货币估价的习惯的做法是以历史成本计价。
二、会计记账基础
会计记账基础是会计处理过程中确认收入、费用归属期间的基本方式,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1、权责发生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凡是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收入处理;凡是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2、权责发生制的核心是按交易或事项是否影响整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受益情况,确定其归属期。
收付实现制
1、收付实现制是指对收入和费用按照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在收到款项的期间确认收入,在支付款项的期间确认费用。由于收付实现制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是以现金支付为准,所以又称为现金支付或实收实付制。
2、采用收付实现制,按照现金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不存在对账簿记录进行期末账项调整的问题。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如实反映符合会计确认和计量要素的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
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1)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取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2)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取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实质重于形式
1、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不应当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实质是指
2、确定的标准通常有两个方面:一是质的方面,如果提供的会计信息对决策者的决策有影响,说明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会计上应单独披露;二是量的方面,如果某一交易或事项的数量占该类交易或事项数量的一定比例,就具有重要性。
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不得提前或延后。
第四节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包括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财务会计报告。
一、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会计处理过 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变换、加工和传输的过程,会计确认是信息变换的关键环节。确认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可定义性(2)可计量性(3)可靠性(4)相关性。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是主要标准。
可定义性
一般来讲,凡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交易或事项都属于会计确认的范围。在具体会计工作中,具有会计信息属性的经济信息应该可以具体化为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按照这些要素的定义和特征加以确认,就是可定义性。
可计量性
可计量性是会计确认的核心问题。在可定义的基础上,经济信息必须能够量化,能够以货币计量,这样才能够保证经过确认后的信息具有质的统一性,可以进行比较和加工。
可靠性
会计信息要真实可靠,首先是如实,完整地反映应当反映的交易及事项,而且对这些交易和事项必须是根据他们的实质和不带偏向性的经济现实,而不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为此,在会计确认时,要认真审核原始凭证所记载的经济信息是否真实,辨别有关经济数据能否加以查证,输入的经济数据是否有客观可信的数据。
相关性
将相关性作为会计确认的标准,是因为各方面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不同。针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排除不相关的数据,增进信息的有用性。
二、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单位,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
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是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单位,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在会计确认中离不开计量,只有经过计量,输入的数据才能被正式记录,输出的数据才能最终列入财务报表。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未经确认就不能进行计量;没有计量,确认也就失去了意义。
会计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属性也可以称为计量基础,是指所用量度的经济属性,即按什么标准,从什么角度来计量,是从不同的会计角度反映会计要素的金额的确认基础。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三、会计记录
会计记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记录的手段。主要有: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
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
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核算的方法。
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

填制和审核凭证
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为会计记录提供完整,真实的原始资料,保证账簿记录正确,完整的方法。
登记账簿
登记账簿是根据填制和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在账簿上进行全面、连续、系统记录的方法。
成本计算
所谓成本计算,就是对计入一定对象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并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方法。
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通过实物盘点,往来款项的核对来检查财产和资金实有数额的方法。
四、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会计报告是对日常核算的总结,是在账簿记录基础上对会计核算资料的进一步加工和整理。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主要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所谓财务状况,是指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总额及其构成,负债总额及其构成,所有者权益总额及其构成。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筹资能力;分析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构成的合理性、财务状况的优劣;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安全性等。
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利润表主要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所谓经营成果,是指企业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利润(亏损)总额及其形成过程。通过利润表,可以了解企业的利润构成情况、盈利能力;分析企业利润形成的合理性、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优劣等。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的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主要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及其构成的信息。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企业销售、利润的质量,持续生产现金流量的能力, 利润与现金之间的关系等。

推荐阅读

云南成人招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