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19年《语言学概论》自学考试要点(四)

2019-07-24 作者:本站 汉语言文学 阅读数:3917
2019年《语言学概论》自学考试要点(四)
第十章 语言与文学写作
第一节 文学写作中的词句锤炼
一、文学写作和选词用句
文学写作中词句的选择既要讲究“美”,又要保证“准确”。
二、词语的锤炼
1.词语的锤炼是组句成篇的基础,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筒洁有力、新鲜活拨和形象生动。
2.词语锤炼的主要方法是精心挑选、恰当使用和巧妙配合。
三、句式的选择
在写文章选择句式时应该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表达重点等多种因素。
1.长句或短句:长句信息量大、逻辑严谨、细致准确;短句简练明快、色彩多样、易于上口
2.肯定句或否定句:肯定句直接明确,否定句委婉平和
3.陈述句或疑问句:疑问句语气强烈
4.常句或变句:协调语音和节奏、调整语气和感情色彩。
第二节 文学写作中的修辞手法
(要求:结合实例熟悉修辞手法的特点,能够根据材料判断使用了哪种修辞格)
一、修辞格
1.比喻:打比方,分明喻、暗喻、借喻 ——相似性
2.借代:以部分代整体、以特征带本体、以专称代通称——相关性
3.比拟:拟人(把物当做人)、拟物(把人或物当做另一物)
4.夸张:夸大、缩小
5.双关:语音双关、语义双关
二、其他修辞方式
1.岔断: 对话逻辑中断,造成引人发笑又引人顿悟的效果。
2.倒置:倒换结构、倒换字词、原句引用
3.转移:故意全部或部分改变原来语句的意思——说反话、说错话
4.干涉:把本来相反或不同的词句放在一起说,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双关、闪避
5.降格:把本来用于描写好的事物的修辞手法故意用在坏的方面
第三节 文学写作中的语言形式
 一、文学写作和语体
各类语言文字作品的语体可以分为口语语体、书面语体和文学语体三大类。
1.口语语体:谈话体、演说体、讨论体
2.书面语体:用词严谨,语法格式规范——宣传体、科学体、应用体
3.文学语体:诗歌、散文、戏剧、小说
二、语言形式的规则
 1.语句的形式特色(要求能够结合语料进行判断)
(1)对偶和对偶句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对偶句是一种整句句式。
·对偶句要求:意义相关、结构相同、字书相当、词类相当、词义对称、没有重字、平仄协调
·对偶句分三种:正对(意义相似、相近、相衬、相补)、反对(意义相反或相对)、串对(意义相连,即流水对)
(2)排比和排比句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排比句是一种整句句式。
·排比句也要使句子结构整齐、节奏和谐,但必须是三局或三局以上的多句。字数上不一定完全相等,允许有重复的词语。注意句子的排列顺序。
(3)叠用和反复句
·叠用是一种修辞手法,反复句是一种整句句式。
·在语句中有意识有目的地使用一些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可以起到整齐流畅、集中突出和醒目清晰的作用。
·叠用或反复在形式上要求更宽松,主要是要求前后几句话中出现相同的词语,适用范围最广。
·顶真和回环:顶真是在句子和句子之间,用前一句末尾的词语或语言片段作为后一句的开头 ,即首尾叠用或反复。回环是前后句子中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只不过颠倒了位置。
2.诗词歌赋类的“韵文”创作讲求韵感、韵味和格律。
第十一章 语言与民族文化
第一节 语言就是一种文化
一、语言与文化的共性和差异
1.什么是文化
(1)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灰度文化、心里文化,是精神现象和无指现象的总合,即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的文化主要限于精神方面或非物质的现象,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
2.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作为主观大题识记)
论述要点:语言是一种文化,语言从属于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所有的文化现象直接相关。
二、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
论述要点: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语言与文化共生。文化的发展促使语言隔年丰富和精细。因此,语言与文化在发展中互相促进、互相作用。
三、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语言是最重要的民族标志,可以体现民族的精神。
2.语言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可以反映民族的文化。

3.民族文化有一定的推动力量,可能影响语言的形式。

第二节 从语言现象透视民族文化

(整节整体把握,其中“吉祥话”、“称谓语”、“权威方言”可能出小题)
一、语言文字保存古代文化的遗迹
二、语言文字反映当代文化的变迁
1.吉祥话:靠“词语谐音”来讨口彩,或是“词语避讳”,不说不尊敬或不吉利的词语。
2.称谓语:互相称呼或称呼自己。称谓语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
(1)亲属称谓:父母兄弟、妻子儿女
(2)社会称谓:与职业、身份等有关
(3)面称:面对面的称呼
(4)旁称:与旁人交谈时的称呼
(5)自称、谦称、敬称
3.汉语权威方言的发展演变:秦晋方言(长安话)—中原方言(洛阳话)—北京话
三、语言文字表现民族文化的互动
第三节 从民族文化诠释语言特点
1.民族文化对语言内部的语音、语汇、语法等要素都会产生影响。
2.社会心理、物质生活条件和审美情趣都会对语言表达、词句选择、交际规范和文学样式等语言形式产生显著影响。
第十二章 语言与科学技术
第一节 语言学的应用价值
一、语言学理论与语言学应用
1.语言本体研究是语言学应用的基础。语言学的应用以语言学的研究为基础。
2.语言学的应用也推动了语言学的研究。语言学在教学领域、人文社科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3.语言学应用和语言学理论密不可分。
二、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语言学与文学、历史、哲学、逻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也很密切。
第二节 生命科学和人的语言能力
一、人的语言能力与大脑的构造有关
拥有语言能力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发达的大脑、灵活的发音器官。
二、人脑语言能力的研究成果
1.大脑单侧化现象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大脑左右两个半球并不是完全对称的,不但大小有差别,而且分工不同:左半球的一定部位长官语言和抽象的思维活动,右半球的一定部位掌握与语言无关的直观动作的思维活动。
2.人脑的左半球掌管语言活动,但不同部位负责不同的语言功能
(1)左半球前部损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说的话——布洛卡失语症
(2)左半球后部损伤——能够说出一些词语,发音也准确,但无法构成完整的句子,也听不懂别人说话——威尔尼克失语症
(3)可以说话,也可以听懂别人的话,但不能写字——失写症
(4)能说话也能听懂,但不能读书面材料——失读症
3.语言遗传机制
语言遗传机制也叫“语言获得机制”,指人出生时大脑的构造已经决定了人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乔姆斯基认为人的大脑中储存的语言知识分两类:
语言能力知识——普遍语法——全人类语言共有的——通过生物进化和遗传获得
语言运用知识——个别语法——各民族语言特有的——出身生后在一定环境下通过学习掌握
4.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
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是指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以及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签字可能性,这些潜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一般认为是12-13岁)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否则大脑的语言功能就会失效,人也就不会说话了。临界期并不是对语言遗传机制的时间限制,而是对后天学习得到的元只是的时间限制。后天的语言学习必须发生在临界期内,否则不但单靠遗传的语言机制不可能发展成为完备的语言能力,这种先天机制本身也会失去效能。
第三节 信息科学和语言信息处理
一、语言学和计算机信息处理
1.语言学与计算机信息处理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有些计算机信息处理需要语言学的知识,有些语言学知识可以运用到计算机信息处理中。
2.计算机信息处理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美国科学家韦弗、英国科学家图灵。
3.将经过概率统计的知识作为计算机需要的知识,不依赖于人制定的原则和规则的语言知识,基于经验的信息处理研究,与此相关的语言学研究叫做语料库语言学或工程语言学。
把语言学的原则和规则的知识作为计算阿基需要的知识,信息处理最终还是要以来这些知识,采用这种倾向的研究就是基于规则的信息处理研究,与此相关的语言学研究就是形式语言学或计算语言学。
二、语言学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
1.语音信息处理是人际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语音信息处理技术包括语音实验、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等技术。
2.语料库可以从不同角度分为
(1)按照研究目的和用途分:异质语料库、同质语料库、系统语料库、专用语料库
(2)按照语种不同分:单语语料库、双语语料库、多语语料库。
(3)按照有无标注分:原始文本语料库(生语料库)、加工文本语料库(熟语料库)
3.机器翻译
(1)根据自动化程度不同分:自动机器翻译、辅助及其翻译
(2)根据处理对象分:文本翻译、语音翻译
(3)根据处理技术基础的不同分: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
机器自动翻译是最早提出来的语言信息处理课题,从翻译技术平面看,机器翻译可以分为四个层级:语汇平面、句法平面、语义平面、语境平面。目前已经做到的还是语汇平面的翻译,句法和语义平面的翻译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语境翻译更难突破。
4.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由麦卡锡于1956年正式提出。
人工智能的应用:自然语言理解、解决偏差、专家咨询系统、人工生命、智能机器人。
5.语言学在信息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文字信息处理、语音信息处理、语料库和语言材料的标注分析、机器自动翻译、人机对话与人工智能等。
   

推荐阅读

云南成人招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