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19年《语言学概论》自学考试要点(二)

2019-07-24 作者:本站 汉语言文学 阅读数:1118
2019年《语言学概论》自学考试要点(二)
第四章 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法
第一节 语法概说
一、什么是语法
1.语法是语言的的习惯和规则,是语言组词造句的规则。  
2.语法规则是说本族语的人的直觉知识,是本族人在使用语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获得这种知识的,同时在说话时也就逐步具有了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这种过程通常称作“语言获得”。
3.语法是通过“语言获得”掌握的能力。
二、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
1.抽象性:语法规则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具有高度抽象性。——由此及彼、以类相从
2.递归性:语法规则就是一种有限的手段可以反复使用的规则,用数量有限的规则早出无线多的话。——举一反三、以简驭繁
3.系统性:语法规则具有推导性和解释性,语法规则环环相扣,所有的语法规则都是互相联系并共同作用的。——形散神聚、变而不乱
4.稳定性:语法规则变化较少,变化过程较缓慢,语法规则的稳定性保证了它的有效性。
三、语法和其他语言现象的关系
1.语法和语音:语音形式可能影响到语法,语法现象可能表现为语音差别。
2.语法和语汇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往往影响到语法,某些特定词汇会造成语法上的差异。
3.语法和修辞:修辞现象有时可能影响到语法,即为了修辞需要有时可以超出语法规则的限制。
4.语法和语境:在特定的语境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
5.语法和逻辑:逻辑对语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语言成分之间搭配关系的制约——合逻辑
第二节 语法现象和语法研究
一、语法研究的范围和目的
语法是语言中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合句子的规则。语法学研究的是语法规则(主观认识的语法)而不是语法规律。
1.历时语法和共时语法
(1)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和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和规律。
(2)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和横向地和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时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2.教学语法和信息语法
(1)教学语法——人——语法教学——规范和使用——简明性和可接受性
(2)信息语法(计算机语法)——机器——信息处理——精确和可靠——推导性和可验证性
3.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
(1)普遍语法——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发现人类语言中共同的语法机制
(2)个别语法——个别语言语法系统和特点——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三、语法研究的角度和现象
1.词法和句法
词法——形态学——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
句法——造句法——说明句法成分和句子类型
2.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1)组合规则——搭配——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现实的
聚合规则——替换——语法成分的归类规则——潜在的
(2)现代结构语法学提出,就所有语法成分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怎样搭配起来的关系,这就是“组合规则”,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这就是“聚合规则”。
(3)组合规则就是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聚合规则就是语法成分的归类规则。
(4)每一个语法成分都处在既可能跟别的成分替换(聚合),有可能跟别的成分连接(组合)的关系之中。
(5)聚合规则是潜在的,组合规则是现实的。
3.核心语法和外围语法
(1)核心语法——句法结构规则——小语法——普遍性
(2)外围语法——与语法有关的词语、语义和语音等现象——大语法——特殊性
四、语法单位
1.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
2.语素组:多个语素组成的有意义的未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3.词: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4.词组:由词和词组成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5.句子:由若干次或词组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的,前后有较大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6.句组:有多个句子组合而成的,表达相互关联的比较复杂的意义,书面上表现为一组句子、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的语言单位。
语法单位分为三级六种:第一级是构词层,包括语素和语素组;第二级是造句层,包括词和词组;第三级是表达层,包括句子和句组。
第三节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一、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1.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语法意义就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
2.语法研究的任务就是发现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
3.语言中不管是语音的表现形式、词形的变化形式还是成分的组合和类别形式,凡是能够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
4.语言中不管是词语意义还是结构意义,凡是通过一类形式或共同功能所获得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
三、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
语法形式的基本类别是“语法手段”,包括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
1.词法手段
(1)词形变化:附加、屈折、异根、零形式
(2)词的轻重音:固定位置的重音并不产生语法意义,只有位置移动的重音才能产生语法意义。
(3)词的重叠
2.句法手段:虚词(辅助词和功能词)、语类选择、语序、句调
主要使用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等语法手段——综合性语言(俄语、德语)
主要使用虚词、语序等语法手段——分析性语言(汉语、英语)
四、语法意义的主要范畴
语法意义的基本类别是“语法范畴”,包括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
1.词法:名词的性数格、有定无定,动词的时体态和人称。
2.句法:类别范畴(语类和语类选择)和关系范畴(虚词和语序)
第四节 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语素的聚合——语素类; 语素的组合——语素组(构词)
词的聚合——词类; 词的组合——词组
句子的聚合——句类; 句子的组合——句组
一、词类
1.划分词类的标准:形态、意义、分布(词类是根据一类次的所有聚合位置的分布来确定)。
2.三条标准中,只有分布才是反映词类聚合关系本质的特征,而形态变化和语法意义都只不过是聚合关系的体现。
3.划分词类的结果
(1)共同词类和特殊词类
共同词类:与自然界的某些基本属性有密切关系
特殊词类:相同的语法意义在不同语言中可能用不同的语法形式来表达以及划分是是否严格区别内部的差异
(2)大类和小类:实词和虚词、体词和谓词、典型词类和跨类词类
二、词组
1.简单词组
基本词组:主谓、动宾、偏正、动补、联合(要求:能够判断不同类型的词组)
特殊词组:介词词组、数量词组、的字词组
2.词组的聚合分类:体词性词组合谓词性词组、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
3.复杂词组的组合关系——层次分析法
分析原则:成结构、有意义
三、句类
1.句子的句型类:完全主谓句、不完全主谓句、非主谓句
2.句子的句式类:句子的变换形式分类——移位、成分删略、替换
3.句子的功能类: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4.句子的繁简类:单句(复杂结构单句、复谓结构单句)和复句
剧中的停顿和关联词是辨别复句最重要的标志。
四、句组
1.句组和话语:句组——语法层面 话语——语用层面
2.篇章和篇章结构
篇章:多个单句和复句的组合形式,还可根据句子数量的多少细分为句群、语段和篇章。
篇章结构:句子内部的衔接关系、句子间的衔接关系(词语关联、词语照应、词语隐现)
3. 会话和会话结构
(1)篇章——一人单独陈说 会话——两人或多人对话
(2)会话的基本单位叫“话轮”,衔接形式叫“话轮转换”
①聚焦型话轮衔接——研讨 ②引发型话轮衔接——座谈 ③转向型话轮衔接——争吵
(3)话轮之间的相互连接:预示、修正、岔开
第五章 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
第一节 语义概说
一、什么是语义
语义是语言的意义,即人们使用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容。语义包括:
1.语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1)语汇意义是实词和固定短语所表达的语义
(2)语法意义是指结构、语序、虚词、形态、重音、句调等所表达的语义
2.言内之意和言外之意
(1)言内之义指一般的、稳定的意义,言外之一指个别的、临时的意义。
(2)言内之意是语言形式本身通常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外之意则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背景等因素的作用下才表达出来的意义。
3.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
(1)理性意义表达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的认识,是语义的基本要素。
(2)非理性意义表达的是人们的主观情感、态度及语体风格等,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语义的连带要素。
二、语义的性质
1.概括性:词义是一定的语言社会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
2.模糊性: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
3.民族性:不同的民族由于生活环境、历史文化等各不相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对事物的概括和分类也会存在差异,因而语言也会各不相同。
三、语义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
1.语言研究重形式轻语义——语法自治说(语法—语义说)
2.语言研究重语义轻形式——语义中心说(语义—语法说)
3.只研究形式而不考虑意义,无异于“废话”,之研究意义而不找到形式的证明,就等于“胡说”,所以,应该强调语言研究中形式和意义的结合,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应互为因果、相互验证。
四、如何研究语义
语义学研究的是词语和句子所表达的一般的、稳定的言内之意,而那些个别的和临时的言外之意则属于语用意义,即语用学研究的范围。
第二节 词语的意义
一、词义的构成要素
1.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
(1)理性意义表达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与概念想关联
(2)非理性意义表达人们的主观情感、态度及语体风格等,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附加色彩——感情色彩(褒义、贬义和中性)、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形象色彩
2.语素义
单纯词的词义等于语素义,复合词的词义和语素义的关系(简单相加、不能推导)
3.义项
(1)义项是一个词语所包含的一个或多个意义。义项可以包含理性意义也可以包含非理性意义。
(2)义项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不包括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所显现的个别的、具体的、临时的意义。
(3)如果一个词由多个义项,那么这些义项之间应该是由联系的,如果没有联系,则不能看做是一个词的多个义项,而应该看做是不同的词。
4.义素
(1)义项进一步分解出来的词义的区别特征叫“义素”,义素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想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
(2)义素分析利用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不仅可以使词的意义互相却别开来,也可以使它们同其他词语区别开来。
二、词义的聚合关系
1.单义词和多义词(多个义项互相联系)
(1)本义是最原始的意义:本义→引申义(比喻引申、借代引申)    
(2)基本义是最常用的义项。
(3)本义和基本义不一定一致。
(4)判断多义词和同音词: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那必须是有联系的,也就是说,多义词是一个词语包含多个义项;而同音词则是词性和读音恰好相同而意义上无关联的两个或几个词语。
2.同义词和反义词
(1)同义词=近义词(相对同义词),同义词不是词语词的关系,而是词的义项之间的关系,若一个词是多义词,则它的不同义项可能与不同的词构成同义关系。
(2)绝对同义词(等义词):借用外语或方言词、命名理据不同或词语缩减的结果、构词成分顺序颠倒。等义词不能长期共存。
(3)反义词:反义词是词的义项之间的对立,若一个词由多个义项,则不同义项可能与不同的词构成反义关系。
绝对反义词——具有矛盾关系——非此即彼
相对反义词——具有反对关系——存在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
3.语义场
(1)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词语构成的集合,同一个语义场中的词语所具有的共同意义可以看做它们的上位意义或类属意义。
(2)语义场具有系统性,语义场的划分是“义素分析”的基础。
三、词典和词语的释义
1、百科词典
(1)综合性百科词典(百科全书)。我国明代永乐年间编成的《永乐大典》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百科词典。
(2)专科性百科词典(学科百科词典)
2、语文词典
规范型词典、学习型词典、类聚型词典
第三节 句子的意义
一、句义的种类
1.句子的意义包括:
(1)语汇意义:句中词语本身具有的意义、句中词语搭配所产生的意义
(2)关系意义:词语组合成句时形成的结构关系带来的意义,包括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3)语气意义: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一般都是通过句调形式来表达的。
句义主要指语义关系意义。
 二、句子的语义结构
1.论元结构
(1)语言中的谓词主要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和表示性质状态的形容词,通常充当一个结构的谓语,论元主要就是谓词所联系的名词性成分,通常充当一个结构的主语和宾语。
(2)谓词的语义决定了可能出现的论元的数量和性质,从而也规定了句子结构的语义框架。
(3)句子的论元结构分四种类型:简单论元结构(简单主谓句)、复合论元结构(复句、连谓句)、降级论元结构(动词性主语和动词性宾语)、从属论元结构(动词性定语、动词性状语、动词性补语)
2.语义指向:成分间的语义联系。分析动补结构的语义指向。
3.语义特征:论元结构中的谓词和论元名词之间有多种不用的语义联系,即名词可以充当不同的语义角色。施事、受事、结果、工具、处所、材料等
四、句子歧义
1.歧义包括口头歧义(同音)和书面歧义。
2.书面歧义包括语汇歧义(多义词或同音异义词)和组合歧义,组合歧义又包括语法结构歧义(结构层次不同、结构关系不同)和语义结构歧义。(要求能判断一个歧义句属于哪种歧义。)
3.歧义可以通过特定的语言环境来消除,语义的模糊性则不可以。
4.消除歧义的方法:特定的语言环境;语音手段(停顿、轻重音);语法手段(替换、添加、变换)
第六章 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第一节 语用概说
一、什么是语用
1.语用指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下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语言的使用涉及交际双方,还受语境条件的影响。
2.语用的性质:情境性、社会性、归约性
二、语用研究的范围
1.“语用学”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哲学家莫里斯于1938年建立的“符号学”。
2.1955年,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发表了著名的《论言有所为》系列演讲;1969年,美国语言哲学家瑟尔出版了《言语行为》一书,他们建立的“言语行为理论”使“言语行为”成了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1967年,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以及“会话合作原则”使“会话含义”称为语用学研究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4.1977年,《语用学杂志》在荷兰出版发行,正式提出了“语言学的语用学”概念。
第二节 语境和语句的意义
一、语境的类型
1.语境指语言交际活动的环境。狭义语境指的是言内语境,广义语境既包括言内语境,又包括言外语境。
(1)言内语境——上下文语境,指语言表达中的前言后语或上下文。
(2)言外语境——与言语交际活动相关的时间、空间、场景等交际情景和社会情景,与交际主题相关的人际环境和与话题相关的知识背景等。
二、语境和语句意义
1.言内语境——解释词语的义项义和句子的命题义——把握词句基本意义,消除歧义
2.言外语境——解释词语和句子的具体所指、解释特殊词义和句义、解释词语和句子背后的意义。
三、语境和词语所指
1.指示词语和指示意义
(1)指示主要是指示词语的所指问题,是以一个言语活动的各个要素(说话者、说话时间、说话地点)为参照才能确定的某些词语的所指意义。
(2)指示意义: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
(3)指称:一般名词的所指问题。指称意义:有指和无指,是否有具体所指。
第三节 会话准则和会话含义
(要求:能够结合语料分析使用了哪种合作原则或礼貌原则)
一、“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会话准则是言语交际和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则,主要包括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这两种原则从不同的角度对会话和言语交际的内容、方式等进行规范和约束。
1.合作原则——格莱斯——说什么和怎样说
质量准则、数量准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要求能够判断一个言语交际行为是否满足四个准则)
2.礼貌原则——利奇——场合、关系和方式
得体和慷慨 赞誉和谦逊 一致和同情(要求能够判断一个言语交际行为是否满足礼貌准则)
二、违反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
1.会话含义是指说话人故意违反会话原则来表达的暗含在语句背后的其他意义。
2.被迫违反或放弃会话准则:一般情况下,如果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之间发生冲突,则礼貌原则应该优先于合作原则。一般性的人际交往或无关大局的事,那么礼貌优先,在重事实、讲效率的场合,人们则常常遵守合作原则。
3.故意违反或放弃会话准则:为了含蓄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产生会话含义。
三、蕴含义和预设义
1.会话含义中的蕴含义和预设义是语用学研究的重点;蕴含义包括衍推义和隐含义,属于句子的基本信息,预设义属于句子的背景信息。
2.蕴含义分衍推义和隐含义,语言中所有表示数量或成都的词语都会有衍推义和隐含义。
第四节 言语行为
一、言有所为
1.言语行为指说话人通过使用语言来实施的行为(奥斯汀“怎么用语句来做事”),包括“言有所述”和“言有所为”两类。前者以言叙事,构成叙述句;后者以言行事,构成施为句(显性施为句和隐性施为句)。
2.言有所述的句子并不一定能够实现言有所为,但言有所为必须以言有所述为前提。
二、言内、言外和言后
1.言语行为可以分成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三种主要类型,这既是三种不同的言语行为,实际上也是一个言语过程的三个阶段。
(1)言内行为(述事行为)——“说话”
(2)言外行为(行事行为)——通过“说话”来实现说话者意图的行为
(3)言后行为(成事行为)——说话带来的效果
2.言语行为二分说和言语行为三分说的区别:是否将言语行为的结果(言后行为)视为言语行为的一部分。
三、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要求:能够结合语料判断是哪种言语行为)
1.根据说话人实现交际意图方式的不同,言语行为分为直接言语行为(直接实现交际意图)和间接言语行为(不是由话语字面意义来直接表示)。——有话直说
2.间接言语行为可以进一步分为规约性(依据社会习惯和交际礼俗)和非规约性(借助听说双方共知的信息和语境)两种类型。——委婉地表达
3.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多用疑问句。

推荐阅读

云南成人招考网